9月7日,由中华商标协会、山西省商标品牌标准化建设促进会主办,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协办的“当科技发展重塑商业模式:商品/服务分类困境在商标授权、确权、维权语境下的路径探讨”沙龙在太原举办。会议汇聚行政和司法机关、学术界和实务界等的嘉宾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商标分类的核心痛点展开深度对话,为破解行业难题凝聚智慧力量。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张豫宁、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晓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商标部长、合伙人孙庆华主持。
张豫宁表示,现行商标商品/服务分类体系的“清晰界定、分类管理”逻辑在面对AI生成内容、元宇宙服务、区块链溯源等新业态时已显现局限性,且该问题已渗透到商标全流程。商标权作为企业竞争的“通行证”与创新的“催化剂”,破解分类困境既是完善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华商标协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各方协同探索解决方案。
党晓林表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正加速重构商业版图,跨界融合产品不断涌现,却让基于传统产业格局的商标分类体系陷入困境,该困境直接影响市场主体权益与创新活力。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为行业破局探索方向。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颖回顾了传统商业模式下“类别稳定、分类清晰”的特点及现行《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面临的挑战。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王颖以58集团“AI讲房”“AI面试间”两款产品为例,分享了企业应对策略。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商标律师孟如冰聚焦数字经济下的细分痛点,探析了涉App商标侵权案件中“类别认定争议”及元宇宙时代的分类难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业务管理处副处长赵怿静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分类问题展开专业解读。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环科园分局副分局长、四级主办沈涛从执法实务角度切入系统拆解了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商标侵权处理逻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尹为从司法视角剖析了分类困境的核心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