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华商标协会商标法律前沿问题研究专题组——域外商标法律和实务研究专题组(以下简称“域外研究组”)2025年度工作会在北京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召开。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华商标协会会长马夫、会长助理马岩岩(挂职)出席会议。
域外研究组联合主持人、北京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雯竹介绍了2024年度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对中文商标的审查实践,深入剖析了四个国家(地区)在中文商标识别、显著性判断以及近似性比较方面的显著差异,揭示了其对中文商标认知水平与保护力度的不同及其对中国企业海外权益保障的直接影响。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国企业海外商标布局和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此成果,域外研究组联合主持人、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任羽潇阐述了2025年的研究计划。她表示,当前相关文献多集中于国外商标法律制度的普及性介绍,专门针对域外中文商标审查实践的系统性研究尚属空白,本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填补价值。今年研究将在去年美欧日韩研究基础上扩大范围,新增对中文使用度高且中资企业商标布局需求强烈的香港、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及爱尔兰的研究。研究将继续沿用“国家审查标准概述+典型案例分析+实务建议”的成熟框架,按国别(地区)分成若干小组,由联合主持人分别牵头,成员根据兴趣与业务需要参与。
与会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实务经验,围绕企业在海外成功注册商标后的权益维护、侵权应对以及抢注挑战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同时,大家还就域外研究组未来的研究方向、内容扩展、信息共享、成果应用、协作机制以及与域外律所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马岩岩对研究组过去和今年的研究工作表示认可,并提出具体建议:在研究报告中加强对所引用案例的信息来源引注,方便读者追溯和深入了解详情,增强研究的可扩展性。她认为,结合具体、典型的实务案例进行分析,特别是涉及中国知名商标品牌的案例,将使研究成果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和实用价值,更能引起企业共鸣并有效指导实践。
马夫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域外研究组的研究方向、方法和协作模式,并提出了长期规划及政策建议路径。结合自身参与商标国际交流的经验,他高度评价了专题组选择“中文商标域外审查实践”这一研究方向的前瞻性与现实意义。他建议专题组现阶段可聚焦于商标的授权确权审查阶段,待研究基础夯实后再向海外维权保护等领域延伸,以避免分散精力。协会将积极通过海外商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与途径,转化研究成果,赋能出海企业。他期望专题组能系统梳理域外商标法律制度,为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提供有力的政策建议支撑,呼吁并推动国际规则向更有利于中文商标保护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政策研究→政策建议→影响实践”的长远目标。
协会法律部汪要;专题组联合主持人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李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屈向东、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谭雅琦;专题组成员北京市正理律师事务所赵丝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贾磊,北京允天律师事务所涂玉琳,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吴晓佳,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鲍荷花、刘思吟、薛友飞、刘航、旷婷婷、何婷、李萍,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张芳,江苏省宁海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胡英鑫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