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华商标网
重磅发布|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
2025年03月17日来源:中华商标协会
 编者按:中华商标协会接受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开展“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评价”项目,编制《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报告。报告通过对广东省商标品牌有关各项数据的调查和统计,进一步分析和明确了广东省在商标品牌发展方面的新趋势、新挑战现对《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报告主要内容进行刊载,以便读者了解广东这一知识产权高地的商标品牌发展总体情况。


一、指数编制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知识产权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愈发凸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发布《2023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计划》,明确了7大类139项任务,涵盖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和效能等多个方面;2024年发布《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4)》,强调以知识产权源头保护为基础,以转化运用为牵引,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链条。商标品牌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商标不仅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标识,更是品牌价值的法律载体,承载着企业的信誉、文化和市场影响力。一个地区商标品牌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一直以来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标品牌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2022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知产融合”创新生态,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用机制、提升转移转化运用效益、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创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2022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地理标志保护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知识产权强省”为主题,开展省局共建,不断提高区域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广东省商标品牌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品牌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品牌创新能力亟需进一步增强等。

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广东省各地区商标品牌发展现状进行新一轮全面评估。为此,参照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指导下连续编制发布“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的模式,中华商标协会编制了“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该指数是用于衡量广东各地区具有生产或服务行为的商标品牌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和产业公用商标品牌总体建设成效的指数化工具。构建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通过运用指数化的工具对广东省区域商标品牌建设工作以及商标品牌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开展评价,总结全省商标品牌工作情况,科学评估广东省商标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成效,有助于揭示全省各地区商标品牌建设效率,发现商标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并及时反映出商标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具体问题,提供各地区之间互学互鉴的基本依据和商标品牌发展的方向性参考,引导全省树立商标高质量发展工作导向,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商标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提高商标品牌的培育能力和运用水平,推动品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测评体系与指标设计

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以中国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广东省具体实践进行构建。为了能够对广东各市的商标品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编写组遵循政策导向性、科学规范性、系统层次性、客观可测性4 项原则以及客观性、 普遍性持续3个标准对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及测评体系进行编制。

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继续应用PS-BCP(Policy-environment Structure-Brand Conduct-Performance Model,公共环境结构-商标品牌行为-商标品牌绩效)框架模型来展开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共计39个指标(如表1所示)各级指标权重主要通过综合运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1 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A1. 商标品牌运用推进(Brand application

A1.1商标品牌国内运用扩大

A1.1.1新兴行业商标注册水平

A1.1.2上市企业商标注册水平

A1.1.3商标品牌运用规范水平

A1.2商标品牌国际运用增强

A1.2.1商标品牌国际化水平

A1.2.2对外贸易规模化水平

Q2. 商标品牌质量提升(Brand quality

Q2.1产地商标品牌开发

Q2.1.1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度

Q2.1.2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度

Q2.2区域品牌培育

Q2.2.1公用商标品牌孵化度

Q2.3优质商标品牌培育

Q2.3.1商标品牌价值转化度

P3. 商标品牌潜力挖掘(Brand potentiality

P3.1商标品牌价值转化潜力

P3.1.1发明创新集约度

P3.1.2商标品牌价值转化增速

P3.1.3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水平

P3.2商标品牌市场开发潜力

P3.2.1市场主体发展规模

P3.2.2创新型市场主体规模

P3.2.3上市公司品牌运营投入水平

E4.商标品牌环境优化(Brand environment

E4.1商标品牌社会化服务环境

E4.1.1商标品牌代理服务供给度

E4.1.2商标品牌保护服务供给度

E4.2商标品牌社会化服务效能

E4.2.1商标品牌政策供给效能

E4.2.2商标品牌监管服务效能

B5. 商标品牌效益实现(Brand benefits

B5.1商标品牌社会效益

B5.1.1消费者商标品牌满意度

B5.1.2上市公司就业吸纳度

B5.2商标品牌经济效益

B5.2.1商标品牌经济收入贡献

B5.2.2商标品牌价值贡献

 

三、指数测评得分与排名

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测评结果(如1所示)显示,广东省在商标品牌发展领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1 2024年广东省各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序图

 

根据“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广东全省21个市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高于80分的市,深圳、广州。

第二类: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低于80分,高于70分的市,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

第三类: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低于70分的市,汕头、惠州、湛江、韶关、清远、云浮、茂名、潮州、梅州、阳江、河源、揭阳、汕尾。

具体而言,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珠三角辐射效应驱动商标品牌持续发展

“广东省各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排名来看,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靠前,包括深圳(第一)、广州(第二)、佛山(第三)、东莞(第四)、珠海(第五)等,珠三角之外的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靠后。广东省商标品牌发展稳中有进,形成了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引领全省商标品牌发展,周边城市相互竞争、齐头并进。

从各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与该市GDP排名差距来看,GDP排名前四的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其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同样位居前四;GDP排名靠后的市(汕尾、梅州、潮州、河源、云浮),除云浮外,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绝大部分指标得分都较低。GDP排名居中的市,其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与GDP排名不尽一致,如惠州的GDP虽然排名靠前,但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比GDP排名靠后。这是由于惠州在商标品牌运用推进、质量提升、潜力发掘、效益实现方面表现较差。相反,云浮的GDP虽然排名靠后,但由于在商标品牌质量提升、环境优化方面表现突出,其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比GDP排名靠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品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对商标品牌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同样影响到商标品牌的发展水平。

各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与该市2021年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变化来看,排名前五的城市,即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珠海,在排名位次上没有变化。中部及尾部的城市在排名上略有变化,其中江门和韶关两市排名不变,中山(3位)、惠州(1位)、清远(1位)、云浮(1位)、潮州(3位)、梅州(1位)、河源(2位)排名有所上升,肇庆(2位)、汕头(1位)、湛江(1位)、茂名(2位)、阳江(2位)、揭阳(3位)、汕尾(1位)排名有所下降,各市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排名虽有变化但浮动不大。广东省的商标品牌发展格局表现为领先城市发展稳定,其他城市不断提升商标品牌竞争力,显示出广东省在商标品牌发展上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二)国际竞争力增强推进商标品牌加快运用

广东省商标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运用发展迅速。国内运用推进方面,全省新兴行业商标注册量达到55.6万件,上市企业商标注册总量达到16.6万件,其中深圳稳居第一,其新兴行业商标注册量占全省总量之比达到39.11%,上市企业商标注册量占全省总量之比达到37.72%。国外运用推进方面,2023年,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数量不断攀升,全省申请人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共1816件,其中深圳和广州两市的马德里商标国际申请量处于领先地位,分别为830件和403件。

从全省各市的商标品牌运用推进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三市在商标品牌运用推进方面表现突出,深圳以98.53分排名第一,广州以96.21分排名第二,佛山以87.12分排名第三。上述市在商标品牌国际运用水平方面表现突出,在商标品牌国际化水平及对外贸易规模化水平方面均表现良好。

(三)特色化品牌培育助力商标品牌质量提升

广东省产地商标品牌开发水平持续攀升,区域品牌培育进程显著提速,优势商标品牌培育能力稳步提升。全省地理标志商标累计数量139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批准数量162件,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累计数量2362件,商标品牌质押总额达到372.5亿元。其中,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数量居于前五位的市分别为:肇庆(24件)、湛江(19件)、广州(15件)、茂名(11件)和佛山(10件),这五市地理标志商标数量占全省的56.83%。从各市商标品牌价值转化度来看,根据编写组计算各市商标品牌质押总额,佛山、汕头、深圳排名前三。

从全省各市的商标品牌质量提升指标来看,佛山、肇庆、广州三市在商标品牌质量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佛山以79.13分排名第一,肇庆以77.33分排名第二,广州以77.03分排名第三。上述市在产地商标品牌开发方面表现突出,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度以及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度方面均表现良好。

(四)规模化市场拓展加大商标品牌潜力挖掘

广东省商标品牌发展潜力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省市场主体平均授权发明专利数达到0.22个,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8.607万件,全省企业789.6534万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7.6042万个,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累计3695.73亿元。其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水平方面,各市、县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与专利奖获奖数量加权计算位居前五的市为深圳(12872.80)、广州(5107.50)、东莞(3692.60)、佛山(2619.30)、珠海(2115.90)。在商标品牌价值增速方面,商标品牌质押数量与前一年商标品牌质押数量之比位居前五的市为珠海(2.00)、韶关(2.00)、河源(2.00)、梅州(2.00)、惠州(2.00)。

从全省各市的商标品牌潜力挖掘指标数据来看,深圳、广州、东莞三市在商标品牌潜力提升方面表现突出,深圳以89.90分排名第一,广州以83.33分排名第二,东莞以79.49分排名第三。上述市在商标品牌市场开发潜力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市场主体发展规模方面。

(五)社会化服务加强促进商标品牌环境改善

广东省各级政府对商标品牌发展的社会化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各市县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累计公布256个,各市、县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及知识产权服务和品牌培育机构加权计算累计数量位居前五的市为深圳(595.60)、广州(441.60个)、东莞(170.00个)、佛山(129.40个)、中山(73.40个)。在商标品牌社会化服务效能方面,颁布的商标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数量之比位居前五的市为江门(2.00)、潮州(1.00)、阳江(1.00)、茂名(1.00)、清远(1.00),商标执法案件数量位居前五的市为广州(1501)、惠州(445)、深圳(375)、佛山(265)、东莞(252)。

从各市的商标品牌环境优化指标来看,广州、深圳、江门三市在商标品牌社会环境优化方面表现突出,广州以79.92分排名第一,深圳以76.76分排名第二,江门以72.65分排名第三。上述市在商标品牌社会化服务环境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商标品牌代理服务供给度方面。

(六)质押价值开发推动商标品牌效益实现

广东省的商标品牌发展效益日益凸显。在商标品牌经济收入贡献方面,各市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总收入为10.02万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总收入位居前三的市为深圳(6.5万亿)、广州(1.6万亿)、佛山(0.7万亿),三市总收入共占全省的86.64%。在上市公司就业吸纳度方面,上市公司从业人员数量与全省上市公司就业人口之比位居前五的市为深圳(0.30)、珠海(0.13)、中山(0.10)、佛山(0.08)、广州(0.08)。在商标品牌价值贡献方面,专利质押数量与商标质押数量加权计算结果位居前五的市为深圳(570.50)、广州(543.00)、江门(366.00)、佛山(227.50)、东莞(192.50)。

从各市的商标品牌效益实现指标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三市在商标品牌效益提升方面表现突出,深圳以95.23分排名第一,广州以87.53分排名第二,佛山以83.16分排名第三。上述市在商标品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商标品牌价值贡献方面。


四、指数特色与后续展望

“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特色:

第一,指标体系逻辑结构清晰,解释力强。“指数”指标体系以经典理论所构建的框架模型(PS-BCP)为基础,结合广东商标品牌发展区域特色,以商标品牌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与发展潜力为核心、以商标品牌政策为导向、以商标品牌效益为指向,使之具有多层次结构,从而实现指标体系同级之间较好的一致性与各层级指标之间较好的关联性的统一,使“指数”指标结构内在的逻辑自洽的同时,也为最终评价结果提供了有力的解释性框架。

第二,指标数据可量化且长期稳定。“指数”衡量所依照的各项指标含义明确且可量化,符合指标体系客观性的要求,能够较为完整、充分地反映“指数”各维度内涵。其中各项数据均出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智库机构等公开发布的数据,数据类型繁多、来源广泛且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是“指数”评价结果客观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强有力保障。

第三,指标设计充分响应广东省商标品牌政策。“指数”指标体系的设计逻辑在承袭应用经济学领域哈佛学派经典理论的同时,各级指标内容兼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以“指数”指标体系的多个关键性指标来有力描述全省各市商标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特点,探索具有广东特色商标品牌发展方案的关键要素。例如,将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水平等条目纳入“指数”的衡量范围,积极响应省政府实现商标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把广东省打造成为国家商标品牌战略实施试验区、全国商标品牌发展和保护的新高地,建成商标品牌强省提供支撑。

为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前瞻性,指数化评估工具的完善建立在长期实践检验以及对实践反馈及时吸收和动态优化的基础上。未来,“指数”将进行持续改进,以更好地支撑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广东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2024

编写组名单

 

  

 长:钱明辉    张豫宁 

臧文如

编写组成员:       张辰萌      李胡蓉    赵梦纯 

                王子涵      钟瑞玲    费子萱

  • 联系我们
  •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车道沟10号院 中华商标协会(北方朗悦酒店)
  • 电话:86-10-68014071
  • 传真:86-10-68018055
  • 邮箱:cta@cta.org.cn
  • 协会微信
  • 协会微博
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网站
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网站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商标协会  京ICP备06065018号     技术支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